杭州公积金放贷中心(杭州这里买房可以直接用公积金付首付!指南戳→)

2023-10-18 04:06:15

近日,多地发布公积金贷款买房,即住房公积金直接转入开发企业预售资金监管专用账户,免去以往购房者提取住房公积金后再转账支付购房首付款的中间环节。


这一举措,引来了众多购房者的羡慕眼光。好消息是,杭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富阳分中心发布消息:购房人在富阳区内购买新房、二手房,可用住房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


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


在富阳区通过按揭方式购买商品住房(新建商品住房和存量住房),可向公积金富阳分中心申请提取本人公积金账户内的住房公积金用于支付购房首付款。购房人公积金提取总额不得超过房屋买卖(转让)合同中约定的首付款,且不超过公积金富阳分中心核定的提取金额




科普一下首套房,二套房:


个人或者夫妻双方名下在杭州市内无住房,或者无住房贷款记录或已还清商业贷款的,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普通自住住房的,执行首套房政策,贷款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0%。


个人或者夫妻名下拥有1套住房,或无住房但有住房公积金贷款记录且相应贷款已结清,再次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普通自住住房的,执行二套房政策,贷款首付款比例不低于40%。


举个例子:婚前小张住在父母全额付清的房子里,房产证上的名字是父母的。为了上班方便,小张打算买个离家进的房子,就可以申请公积金贷款,享受30%的首付。5年后,小张准备和恋爱多年的女友结婚,且已经还清了贷款,想要换个更大的房子,但是因为小张名下有1套住房及住房公积金贷款记录,他购房就属于二套房了。这个时候,小张的女友表示自己名下没有房(现在住的房子同样也是父母购买的,不在她名下),提议在领证前先用她的名义购房,就可以享受首套房30%的首付。


那么在富阳用公积金买房,需要准备哪些资料?


1.购房人身份证


2.《浙江省商品房买卖合同》


3.《认购协议书》


如果是存量住房的,还需要提供.《杭州市富阳区房屋转让合同》、.《富阳区存量房交易资金监管协议》、.《房屋买卖居间协议》。


特别值得注意的两点是:


1、提取公积金支付首付款仅限于购房合同上的购房人本人。也就是说所有证件、文件资料上的名字必须是购房人本人才可以。


2.自筹资金全额支付购房首付款的,按原购买商品住房公积金提取公积金流程办理。具体操作流程可参考下图:




图源:富阳发布




以上是在富阳区买房用公积金付首付的攻略,小伙伴是不是已经有了一些粗略的概念。但是仍然心存疑虑,比如购房具体还有哪些限制?想要转商贷了怎么弄?等等一系列问题,那么,提取公积金作为首付款,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别着急,小编也帮你问来了,接下来又到了大家关心的热提问答环节了。




Q提取公积金作为首付款对购房区域和购房性质有限制吗?


购买商品房的:


贷款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0%,同时不低于公积金中心楼盘合作协议规定的最低首付款比例


购买二手房的:


房龄为20年(含)以内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低于30%;房龄为20年以上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低于40%


购买公有住房的:


贷款金额不超过总房价的70%


拆迁安置或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


贷款金额不超过实际支付房款的70%




注:首付款比例还需根据房屋状况、价格、家庭还款能力和信用状况等因素综合确定




Q首付款转出后,是否影响后续公积金贷款申请额度?


目前杭州公积金贷款额度:单身个人最高为60万,夫妻双方最高为120万。若个人想贷满60万,按照可贷额度=月均余额*15(杭州主城、萧山余杭、富阳、临安目前按15倍算),需要留存月均余额4万左右。(月均余额指近12个月公积金账户的月均余额,不足12个月按实际月数算)。




简单来说,就是近一年月均有4w余额就能贷60w了。自2022年10月1日起,杭州下调首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15个百分点,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利率分别调整为2.6%和3.1%。




Q哪些人可以在富阳买房?


现在,只要落户杭州,或在杭州有社保,就可以在富阳买房。在富阳购买二套住宅,以前落户不满5年,是不能买二套的;现在落户不满5年,也可以买二套了。


今起至明年9月30日购买的富阳一手房,契税减半。


户口不在富阳,买富阳的一手房,五年内享受“一房一车”有关交通补贴政策。


近半年来杭州公积金政策多次更新,对特定家庭做了可贷额度上浮,降低了首套贷款利率等等。限制富阳又发布公积金买房政策,可见,大杭州公积金买房也不是不可能呢,小伙伴,你们觉得呢?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 版权所有:食疗养生_饮食养生_养生之道网 粤ICP备10228754号-2